3D打印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国外内一些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中。博物馆里的3D打印技术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无法翻模或不适于翻模的文物进行复制,二是用于局部残缺文物的修复。
传统的文物复制一般直接在文物上翻模,不过,有些复制方法会造成两种不利影响。首先是翻模材料残留在文物表面,对文物造成污染;其次塑形与文物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一致。
结合三维扫描技术的3D打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先使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得复制文物的三维模型,然后使用3D打印获得复制品,再在复制品上翻模复制,就可以批量制作。
对于残缺文物的修复,首先要获得残缺处的三维模型。例如陶俑有一足缺失,根据分析,应与另一足形状相同,可以扫描另一足外形打印后用作补全的依据。再如瓷碗口沿缺失局部,而缺失处整体弧度与其他部分是完全相同的,也可通过复制其他部分来进行文物修复。个别材质的文物(如瓷器)还可直接利用3D打印品进行文物补全。
880 0
登陆后参与评论
2025-03-31 10:17:20
2025-03-12 10:26:43
2025-03-12 10:11:56
2025-03-11 10:00:32
2025-03-11 09:57:10
2025-03-11 09:53:04
2025-03-11 09:50:56
2025-03-11 09:48:14
2025-03-11 09:46:43
2025-03-11 09:45:00
2025-03-11 09:39:20
2025-03-11 09: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