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祥艮先生于2010年11月正式加入Objet公司(2012年Objet与Stratasys合并),目前担任MakerBot亚太及日本地区总经理一职,负责管理MakerBot品牌在亚洲的营运与发展。此前,汪先生曾任Stratasys大中华区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Stratasys在大中华市场的整体业绩及团队均发展蓬勃。
从2016年3月份开始,汪祥艮先生在Stratasys的美国总部负责全球化的项目,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接任MakerBot亚太及日本地区总经理一职。作为3D打印领域的专家,汪先生致力于促进中国3D打印行业的发展,他多次受邀在全国及地方的重要研讨论坛中发表主题演讲。近日,媒体与汪祥艮先生进行了一次深度探讨Stratasys、MakerBot和3D打印的对话,与我们分享、交流了宝贵经验。
MakerBot Replicator+自去年九月发布以后,销量如何?
自去年发布到现在,市场反馈非常非常好。我们2016年年底做了一个客户调查问卷,设备的性能、打印的品质都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但是发布时间还很短,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反映出销售量的数据。2017年是关键的一年,我们很有信心能够看到MakerBot产品为公司业绩带来提升。
我给我们产品的定位很清楚,我们的定位是专业用户,设计师、工程师、研究院都是我们的目标客户。大家毋庸置疑,MakerBot在桌面级3D打印领域是强势的品牌,我们的用户能够享受到专业级的服务。这是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坚持的战略方向。
MakerBot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第一是产品质量,设备的稳定性、打印品质、迭代升级。第二是合作伙伴。经过MakerBot系统培训过的合作伙伴,能够提供专业、及时的服务。第三是在各个行业成功的案例。与潜在的用户进行分享,用户可以互相交流、借鉴。第四是生态系统。Thingiverse作为庞大的数据库和互动平台,现有活跃用户超200万。
近日MakerBot现任CEO Nadav Goshen在博客上宣布MakerBot将裁员30%。MakerBot此次举动是出于什么考虑?
MakerBot的这次举动是出于两个考虑。第一个是专注。因为MakerBot注重的是长远的规划和成功。在过去的几年,我们增长得非常快,经过两年的实际运作,我们认为需要把注意力专注于核心用户,也就是服务于专业人士和教育,而不是单纯追求效益。第二个是提高效率。对整个机构进行精简后,层级减少更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层级太多,尾大不掉,反而不利于公司发展。也是昨天,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报告认为,2018年年底之前3D打印会进入主流市场,企业会因为并购、收购减少30%。您对这个结论同意吗?
我非常同意这个预测,因为在几年前我就做过类似的预测。中国3D打印行业的发展在前几年过于混乱,每年都有大量的新企业出现。经过这个阶段之后,盲目追捧的人会回到理性的阶段。未来的3D打印行业对专业素质的人才要求会越来越高,技术壁垒也会越来越高。而市场整体的需求会一直保持高态势的增长,所以我认为这个报告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Stratasys先后收购了Solidscape,Objet和MakerBot。您在09年就加入了Objet公司,算是一名老玩家了。这么多年走来,你是怎么看待3D打印在中国的发展?
这么多年来,3D打印的发展是相当迅猛的。我给你举个例子,我09年加入Objet的时候,当时基于PolyJet技术的打印设备只有8种光敏树脂耗材,而现在如果算上数字材料是一千多种材料。过去的设备也比较单一,以前我们不能打印彩色材料,而在2014年我们发布了Connex,可以三种彩色材料一起打印。这都是突破性的技术,七年时间就有这么大的变化。
从硬件上来讲,中国的设备跟美国的设备并没有什么差异,但是在应用层面就比美国少很多。比如我们国家传统的工艺做开模,现有的模具厂很多,成本也比较低,不太需要3D打印技术。但是美国的模具厂相对比较少,3D打印的应用层面比我们国家多。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国家的制造业自主研发比较少,比如以富士康这样的代工厂为代表。这也会影响到3D打印的使用机会和频率。
3D打印教育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三方面合作推动。如今美国将3D打印教育摆在战略高度进行布局,而中国尚欠缺成熟的模式。您认为中国的3D打印教育有哪些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地方?
我个人认为中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比美国低,只是教育的方式不同:中国的孩子更偏向于准备考试,而美国更强调社会实践和科普创新。其实中国的3D打印教育在高校已经相当地普遍了,但是相互之间缺少交流,而是各自为政。而MakerBot在美国教育领域是做的非常好的,这就不得不提到刚才说的Ecosystem(生态系统)。这个成熟的生态系统能够让老师、学生、专业人士之间进行很好的互动。现在中国已经逐渐有了改善,我认为3D打印在我们国家的创新教育方面会越来越普遍,MakerBot能够把更好的经验带到国内,与相关领域人士分享。
去年MakerBot的研讨会上,提出了创客文化和STEM教育的观念,MakerBot也在大力布局创新中心。全球第一家创新中心在纽约州立大学新帕尔兹分校,全国第一家创新中心在香港理工大学。
MakerBot在中国已经成立了三个创新中心,在墨尔本大学也成立了创新中心,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我还不能透露中国是哪三所机构成立的创新中心,不过四五月份的时候你们就能在报道里看到了。创新中心也是MakerBot的优势和核心价值的体现,2017年我们打算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创新中心的搭建上。创新中心是一个智能化的生态系统,3D打印爱好者可以不分时差、不分地域来进行交流和分享。
您在2015年的时候说过一句话:“Stratasys最大的挑战不是产品本身的价值,而是将3D打印机的价值传递给用户,让用户真正理解它的应用。”两年过去了,你的理念是否有所改变?
这个依然是我们的挑战,我们的核心依然是Back to the basic,也就是通过倾听了解客户的需求,真正帮助客户去解决问题。我们Stratasys的亚太区会分为两块,北亚和南亚,而上海将是南亚的总部。我们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为了减少中间的层级:不需要通过香港再反映到以色列,而是直接通过上海,提高办事效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427 0
登陆后参与评论
2024-08-26 10:37:43
2024-07-02 14:46:57
2024-06-04 15:48:31
2024-04-02 14:43:35
2024-04-02 14:30:04
2024-04-02 14:10:07
2024-03-25 12:06:05
2024-03-05 14:16:30
2023-11-16 10:45:00
2019-10-09 13:11:00
2019-06-25 18:08:41
2019-03-21 13: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