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5年出现以来,生物3D打印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打印出的产品不进入人体,主要包括一些体外使用的医学模型、医疗器械,对使用的材料没有生物相容性的要求;
第二层次:使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不能被降解,产品植入人体后成为永久性植入物;第三层次:使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能被降解。产品植入人体后,可以与人体组织发生相互关系,促进组织的再生;
第四层次:使用活细胞、蛋白及其他细胞外基质作为材料,打印出具有生物活性的产品,最终目标是制造出组织、器官。
这是生物3D打印的最高层次。在现阶段,第一到第三层次的技术发展已比较成熟,已经进入到实际应用层面。第一层次的应用有神经外科及脊柱外科的个性化手术模型、假肢等。第二层次的应用有个体化的永久植入物,如假耳移植物、下颌骨移植物等。2014年北医三院通过3D技术打印出的椎体移植物,也属于这一类。第三层次采用可降解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制作出仿生的组织工程支架。清华大学团队采用低温沉积成形技术,制造出具有分级孔隙结构的骨支架,最多可以做到4级孔隙,有利于各种细胞的生长进入,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第四层次也被称为“细胞打印”或“器官打印”,是现代意义的生物3D打印,相比较而言前三个层次可以被称为“快速成型”。细胞打印概念于2000年由美国Clemson大学的ThomasBoland教授首先提出,并于2003年首次成功实现。2004年该团队获得一项细胞打印的专利,并授权给在纳斯达克上市的Organovo公司,该公司是目前国际上生物3D打印领域的领头羊。由于笔者的博士导师就是Boland教授,笔者参与了其中的工作,发表的论文受到广泛的关注。
1145 0
登陆后参与评论
2025-01-21 14:18:47
2025-01-21 14:14:39
2025-01-21 14:07:22
2025-01-08 10:13:04
2025-01-08 10:09:45
2025-01-08 10:05:14
2025-01-08 09:56:04
2024-12-31 09:59:38
2024-12-30 09:50:54
2024-12-30 09:48:13
2024-12-30 09:44:17
2024-12-23 11: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