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荷兰Rösler公司开发的一项创新性滑动技术,金属3D打印专家雷尼绍成功将其3D打印钛颅骨植入物的后处理时间减少了80%,曾经至少5小时的人工打磨变成现在的不足一个小时的自动处理。
Rösler的自动后处理系统使用一个三步加工工艺。由于刚打印出来的钛植入物的表面很粗糙,必须将其打磨成一个光滑、均匀和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表面,这样才才能植入。现在,使用Rösler技术,雷尼绍只需在打印后移除支撑结构,用砂轮磨平打印件的表面,然后将其放入Rösler的离心研磨机中就可以了。研磨机会打磨和完善打印件的表面。
为了让这项后处理技术更高效和可靠,雷尼绍工程师甚至为Rösler的系统开发和增加了一个可以将打印件精确固定在研磨机中的支架。这样,打印件不会自由移动,而是固定在预定位置上,从而能在整个过程中没入三种不同的处理介质中。
此外,工程师们还开发了一个容器,以保护打印件,只将需要后处理的打印件部分暴露于具有侵蚀性的处理介质中。
957 0
登陆后参与评论
2025-02-18 13:24:04
2025-02-18 11:11:10
2025-02-18 11:05:44
2025-02-17 14:36:46
2025-02-17 14:31:10
2025-02-12 21:04:37
2025-02-12 21:00:34
2025-02-07 15:41:35
2025-02-07 15:35:56
2025-02-07 15:33:16
2025-02-07 15:30:31
2025-02-07 15: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