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创意,打印未来——3D打印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将于12月在京召开

lydiazhang   2017-11-15 09:35:52

论坛:数字创意,打印未来——3D打印产业创新发展论坛

时间:2017年12月21日 和22日

地点: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

主题演讲数量:18个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紧密围绕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任务部署,积极打造丰台科技园3D打印产业集聚区和创新孵化与产业服务平台,依托园区已有创新基地和从事航空军工、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材料研发与生产以及生物医疗等优势企业为主体,通过网络化合作创新模式,打造3D打印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平台,促进以3D为核心的技术研发、服务与成果转化,从而引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培育创新企业并推动高新技术成果的落地。

作为丰台科技园3D打印产业集聚区的创新平台和示范窗口——3D打印数字维创中心,在中关村发展集团以及丰台区政府的指导下,正在建设起集国际顶尖专家工作站、合作发展伙伴联盟、3D打印实验室联盟、高新科技园区与高校产业园联盟、全媒体科技成果推广发布平台,高端人才培养与孵化基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服务和3D打印国际技术专利评估与交易平台于一体的3D打印全产业链生态系统,即将于2017年12月22日面向业界和全社会,以“数字创意,打印未来“为主题举办3D打印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集中展示3D打印及其引领的最新科技成果,从不同维度、且跨领域地探讨3D打印对于医疗、制造、建造、文创等各个行业的重要推动作用,以及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论坛期间还将针对3D打印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平台构建,进行专题发布和专项技术对接,切实促进产学研的交流与合作。

面对工业4.0的高科技战略发展,3D打印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先进制造技术之一,它正从两个方面改变产品的生产方式:一方面,3D打印以“整体制造、一次成型”,省去了物流环节,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另一方面,3D打印体现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实现了分布式制造,从而省去了仓储环节。“整体制造”和“分布式制造”在3D打印技术上则实现了统一,前者强调生产过程,后者强调生产行为,共同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意味着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的建立。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3D打印是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带来新的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基础上,大大推动社会的创新与发展。

今天,3D打印已进入全产业覆盖的时代,应用领域涉及制造业、工业零件、模型手板、汽车行业、首饰、文物、时尚、人像、礼品、IP衍生品、道具、教育、科研、医疗、牙科、航天航空、桥梁、设施、建筑工程、视频领域、生物领域、智能家居、家居配饰、电子产品、机器人、智能硬件等各个领域。3D打印决定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格局,而当下国家工业4.0的规划重点之一亦在于材料的引进和研发,材料、软件和设备共同构成3D打印突破性发展的核心要素,亟待高端实验室、科研机构以及行业协会、技术认证以及转移平台的技术、人才与市场支撑。

二、时间、地点

2017年12月21日 和22日

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

三、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

中关村发展集团

北京市丰台区政府

工信部

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管委会

丰科建

承办单位:

丰台科技园3D打印数字维创中心

丰科博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城市复兴2050

四、要点/吸睛

(一)最权威:行业权威大咖聚集

(二)最前沿:前沿技术成果发布

(三)最生态:

• 专家工作站授牌

• 企业技术创新与服务支持中心挂牌

• 3D打印平台合作成立

(四)最强音:全媒体覆盖,第一时间直播,发出3D打印技术引领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最强音

(五)最有效:七场专题发布 | 技术与产品对接会+一场3D打印跨界大party,推进最有效的产学研交流、合作,及向市场转化。

五、演讲嘉宾和演讲方向

(排名不分先后)

六大版块:

3D打印国家创新产业平台规划(政策)

金属3D打印的前沿开拓

3D打印生物医学

3D打印建筑与设计创意

3D打印服务平台的推进

3D打印产业的资本推动与技术转化

演讲主题:智能微铸锻技术创新3D金属打印前沿应用

演讲嘉宾:张海鸥 |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艺方向学术带头人,东京大学工学博士;曾主持成2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防预研等课题,先后获20项国内发明专利和1项国际发明专利。演讲内容摘要:“智能微铸锻”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铸锻一体化3D打印,可以打印出高性能金属锻件。这一技术颠覆了国外传统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和装备,有望结束传统重工业制造方式,大幅度降低成本,提升技术水平,开辟中国领先于世界水平的绿色制造新时代。4

演讲主题:高效制氧分子筛对3D打印复合材料成型技术的提升

演讲嘉宾:张德龙| 威格气体(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在中国北京大学、美国堪萨斯大学两获博士学位,分别师从中国徐光宪院士、美国化学学会主席 DaryleH.Busch 教授。1995年,在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在世界500强美国普莱克斯技术中心任高级研究员,2005年回国在苏州创业。曾发明全球唯一的模拟血红蛋白的氧气吸附剂和其他气体吸附材料。

演讲内容摘要:作为国内唯一专业生产惰性气体设备的上市企业,威格的专利技术是把气体中的水氧等杂质除到PPB级(〈0.01PPM),为手套箱产品开发出世界领先的密封技术、气体纯化技术和气体检测技术。威格从科学角度和功能上开发惰性气氛设备新技术和设计非标产品,把惰性气氛设备做到极致,目前已拥有近80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张德龙先生将就密封技术、气体纯化技术和气体检测技术在金属3D打印、锂电池、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以及半导体工业、核工业等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解读,阐述在净化容器的结构、材料选择和填充方法、气流分布和空速优化、材料的再生方法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对工艺的提升价值。

演讲主题: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助力航空航天发展

演讲嘉宾:王华明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激光增材制造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激光增材制造领域专家。起步迅速、屡屡破格晋升、拥有大量学术成就的青年学者,200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演讲内容摘要:随着科技创新领域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应用于各个不同领域,激光增材技术在3D领域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目前是否存在技术上的不足?对于未来的发展如何规划?

演讲主题:3D打印在医学领域应用的现状和未来

演讲嘉宾:王成焘 |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机械设计与摩擦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生命质量与机械工程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假体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用内植物工程联合研究所所长。

演讲内容摘要:王成焘教授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接触3D打印,认识到3D打印技术对研究工作非常有用,从而开始致力于3D打印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并不断强化3D打印产业在医学医疗中的重要价值。他将分享数字技术,特别是3D打印、VR/AR技术和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积累产业化,提出医学3D打印领域上需要突破的障碍和解决方法,并进一步探索3D打印数字医疗技术未来在医疗领域里的更多应用,包括软/硬组织患体模型打印(软组织医学影像处理与建模)、手术导板打印、康复支具设计制作;各科手术训练用仿真人体制作与合作研发;基于3D打印技术的手术创新与器械创新合作研发;医院打印中心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及技术支撑;VR/AR技术在手术规划、导航及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与合作研发,以及3D打印模型进入医院的最终形式等。

演讲主题:3D打印生物陶瓷在骨科治疗的应用

演讲嘉宾:王臻 |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医院副院长,西京医院骨科骨与软组织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骨科学会骨肿瘤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亚太地区骨肿瘤学会理事,《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委。从事骨肿瘤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总后优秀教师,第四军医大学首届“十佳”青年教师。 曾在英国伦敦大学St.Thoma’s医学院脊柱外科、美国休斯敦MD.Anderson肿瘤中心骨肿瘤科、德国法兰克福Diakonie医院关节外科接受Fellow(相当于高年住院医生)训练。在“恶性骨肿瘤的肢体挽救术”、“脊柱肿瘤切除重建术”和“骨盆切除重建术”等高难度卫生部手术重点方面在权威国内培养具有很高的声望。“基于快速成形技术的个体化设计人工关节软骨复合大段同种异体骨和大段人工骨辽宁移植重建膝关节”的学位手术为病人国内外首,已获杭州国家发明专,“多轴向组配式抗感染半骨盆假体(首创)置换术”、“全脊椎肿瘤整块切除重建术”等高难通过手术达免疫国内绝对领先水平。

演讲内容摘要:可生物降解的生物陶瓷材料是3D打印人工骨替代物的主要材料。它在加工制作为人工骨替代物的过程中都需要3D打印技术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制造。3D打印技术应用于人工骨替代物制造过程中,能够为患者提供与自身更吻合的骨替代物,同时能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直观的骨替代物之作条件。王臻教授将分享3D打印生物陶瓷在骨科治疗的应用,以及3D打印技术在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制作的应用等。

演讲主题:3D打印专用生物材料的产业化应用

演讲嘉宾:张胜民 | 华中科技大学先进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教授,目前担任国际再生医学材料系列大会常任共同主席、美国RiceUniversity久负盛名的讲座AdvancesinTissueEngineering客座教授、FoundingChairandChairofChina-KoreaCenterforBiomaterialsandNano-Biotechnology、6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再生医学材料分会主任委员;TissueEngineering(PartA,BandC,USA)、BiomedicalMaterials(IOP,UK)、BiomaterialsResearch 等国际期刊编委、特邀主编或总编。主要研究方向:先进再生医学材料;组织器官工程;生物材料3D打印与微纳制造;生物材料-细胞/组织相互作用;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产品标准与法规。团队承担的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

演讲内容摘要:在3D制造浪潮尚未形成之际,张胜民带领团队积极研判和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超前布局生物3D打印领域研究,取得了系列3D打印专用生物材料核心关键知识产权。从2004年开始,团队就积极思考如何将在快速成型制造领域强大的通用技术和学科基础转化为生物3D打印的独特优势这一重要课题。研究发现,一段时间制约生物3D打印发展的技术瓶颈是缺乏适用的3D打印专用生物材料。课题组根据生物体组织结构精细和高度多级有序的特征,提出并发明了一系列“微纳生物砖—生物微球”、“生物墨水”及其制造技术,获得中国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这些微球和微纳建筑单元可进一步复合或携载活细胞、药物和生长因子。上述概念的提出和知识产权获得要早于国内外同类工作7-10年左右。目前该团队研发的系列3D打印专用生物材料已经实现产业转化和规模生产。

演讲主题:3D打印人工骨临床应用

演讲嘉宾:崔福斋+张玉琪 | 清华大学再生医学材料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特聘专家,2008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美国生物工程学会Fellow,国际生物材料学会Fellow。长期从事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主要科研成就集中在纳米骨修复材料的仿生制备及相关产品的应用转化。张玉琪,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 年出生于天津,1995 年获博士学位, 1989 年至 1992 年任解放军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1995 年至 1997 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神经外科做访问学者,攻读博士后,1997 年至2012年任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神经外科1病区主任。2012年作为特殊人才被清华大学引进,现任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副院长,神经中心副主任。

演讲内容概要:我们能否通过体外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备出理想的人工骨修复材料?崔福斋和张玉琪提出了人工骨合成仿生思路,即模仿人骨的形成过程,制备成分、结构和功能与人骨相似的仿生骨再生修复材料,使骨修复效果接近人体骨的修复效果。

0

882 0

发表评论

登陆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