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太原市瓦窑街的国控集团大楼18层的3D打印展示室,扑面而来的科技感让人眼前一亮:整洁又十分现代化的大厅内,陈列着不同的3D打印机器和各种打印出来的成品。从造型别致的彩色运动鞋到构造复杂的仿制人体器官,从形状特殊的精密铸件到复杂美观的家居摆件……让人不由得惊叹:3D打印可应用的范围实在太广了。
2016年12月18日,作为我省最早成立的国有资本运营类公司,山西国控集团改革转型暨项目推进大会在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召开,签订新兴产业和行业领域15个项目,总投资70亿元。这其中,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掀起新技术革命的3D打印项目,无疑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如今一年过去了,这个项目发展到了什么情况?记者近日前往国控集团增材制造研究院一探究竟。
创新驱动:新项目引领发展新动能
“ 山西3D打印及材料研究院项目 是由北京3D打印研究院与山西国控产业技术设计研究院合作共建,并设立 3D打印之父 卢秉恒院士工作站,承担3D打印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创新研发和批量生产功能,3D打印技术的教育、展示及应用推广功能,以及3D打印技术应用大数据平台功能。”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光珲向记者介绍道。
记者看到,一台正在工作的3D打印机内,伴随着电机嗡嗡低鸣,高能激光将钛合金粉末一点一点烧熔,液态金属按数据模型指令正以微米级的精度一层一层堆积,逐渐形成一个造型复杂的精密铸件。
为什么在山西建材料工作站?我国3D打印领军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说过,材料技术是3D打印技术的核心,直接制约了3D打印技术的发展进程,山西有多年来专门从事材料研发的团队,我们国家正需要这样的团队。工作站把研究工作重点放在了整个产业链的中间链段,这使山西新材料方面的研发在全国“3D打印”材料产业链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一年来,在卢秉恒团队的带领下,这个致力突破我国3D打印材料瓶颈制约的“院士级”平台迅速崛起。而这个快速推进的转型项目,也正是国控集团践行国企国资改革思路要求、奋力改革突围的缩影。
攻坚克难:让3D打印产品普惠大众
“3D打印技术为什么没有民用化?材料成本高嘛,制约的瓶颈就是材料。”光珲说,“我们研究院就是要在材料方面取得突破,使3D打印产品普惠大众。”
项目因改革而生,企业因改革而存,事业因改革而兴。为了打造一个真正的产业圈,国控集团联合南京中科煜宸和太原科技大学建设先进的3D打印机生产线。据估计,投产后第一年的产值约1.5亿元。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主要是年产10万台3D打印生产线和配套设施以及年产1000吨3D打印耗材生产线和配套设施,产品主要以面向教育市场的教育型3D打印机及面向家庭普及型家用3D打印机为主,同时开发多样型面向工业、医疗、专用型等型号打印机的生产。项目建成后,更有利于拓展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建筑、车辆、服装等更多行业领域的创造型应用,也为开发更多样的3D打印材料,如智能材料、功能梯度材料、纳米材料、非均质材料及复合材料特别是金属材料直接成型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承接生产线的大众机械厂原本是长期效益不好的老军工企业,随着国控集团对其实施公司制改造和布局新项目建设,800多名职工有了新活路。目前,我国还没有量产家用3D打印机,“让3D打印走进千家万户,从山西大众起步”这句振奋人心的口号很快将变成现实。
从原材料研发到生产线制造,一条闭合的高端制造业产业链雏形已经形成。
寻求突破: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
一个新兴产业的产业化进程很难一帆风顺。光珲总结,目前,3D打印主要满足个性化需求,属于传统制造的补充,要成为制造主流还需要迈过三道坎,“一是打印设备的关键零配件要打破国际垄断,降低打印机及产品价格;二是丰富3D打印所需的材料,满足市场需求;三是加快3D打印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
“未来,衣服、鞋子、汽车等绝大多数物品都可以3D打印。”山西国控产业技术设计研究总院的总工李训刚表示,3D打印时代的来临还需要让应用更加贴近生活,国控集团要想成为我省甚至国内顶尖的3D打印领先企业,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
这个突破口在哪里?国控集团董事长王师民的答案是:教育行业。“3D打印技术最大的优势是量体裁衣,精准定位,这种高新技术不能仅仅运用于高科技领域,也应该服务大众,走入寻常百姓家。”王师民说。
记者了解到,凭借着自身的专业优势和长远眼光,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的院士工作站已经获得国家教育部授牌,成为全国应用人才实训基地,它也是我省青少年3D打印培训示范基地。
目前,3D打印技术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生的课外实训课程之一,将记入中、高考成绩。我省这个实训基地的诞生,能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科技创新的真正含义,让3D打印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它的出现可谓正当其时。
王师民告诉记者,目前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已与省艺校、山西传媒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和太原科技大学等高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助力各校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跨界和复合型人才。
政策引领:探索转型综改发展新路径
3D打印未来的市场有多大?记者获悉,2016年我国3D打印产业市场规模达到73亿元人民币,国际市场规模接近6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和世界3D打印产业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350亿元人民币和212亿美元。
就在不久前的2017年12月13日,工信部、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等十二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行动计划指出,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将材料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新兴制造技术,将对传统的工艺流程、生产线、工厂模式、产业链组合产生深刻影响,是制造业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
行动计划还提出“五大发展目标”:一、要保持产业高速发展,年均增速在30%以上,2020年增材制造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二、提高技术水平,突破100种以上满足重点行业需求的工艺装备、核心器件及专用材料;三、深化行业应用,开展100个以上试点示范项目,在重点制造(航空、航天、船舶、核工业、汽车、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家电、模具、铸造等)、医疗、文化、教育等四大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四、完善生态体系,形成完整的增材制造产业链,计量、标准、检测、认证等在内的生态体系基本形成;五、实现全球布局,培育2-3家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2-3个国际知名名牌,一批装备、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发展路线确定,国家政策支持,国控集团的脚步也随之加速。
2017年12月16日,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项目推进大会在太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二十多家单位的五十余名代表参加了签约仪式。
“此次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项目推进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增材院与各个企业、学校、研究院的全面合作真正拉开了序幕,标志着合作将加入新的发展阶段。”王师民表示,今后增材院与各签约单位在市场运作、产品开发与创新、信息化建设、客户服务等各个方面,将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强化合作内容、提升合作价值,国控集团也将更好地体现作为国有企业所应承担的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801 0
登陆后参与评论
2024-11-04 13:27:47
2024-09-30 14:02:02
2024-09-30 13:55:36
2024-09-23 13:01:49
2024-09-23 12:46:35
2024-09-09 11:19:03
2024-09-09 11:14:31
2024-09-03 15:03:59
2024-09-03 14:58:48
2024-08-26 10:28:31
2024-08-12 10:39:48
2024-08-12 10: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