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纳米打印技术助力陶瓷在高性能系统大放异彩:从疾病检测到太空旅行

打印派   2025-02-18 13:24:04

革新陶瓷制造:3D - AJP 技术登场

我们日常用来喝咖啡的陶瓷材料,正因 3D - AJP(气溶胶喷射 3D 纳米打印)技术迎来变革,有望彻底改变疾病检测、水净化以及航天飞机隔热等诸多关键领域。这项发表于《先进科学》的技术,能制造出精细到 10 微米(不足头发丝宽度几分之一)的复杂 3D 陶瓷微观结构,其微尺度特征如支柱、螺旋与晶格,可实现可控孔隙率,为陶瓷应用拓展铺就新路。

突破传统局限

传统制造方法难以企及如此微小且精准的陶瓷结构,以往制造的陶瓷结构易碎裂。而现有 3D 打印陶瓷技术,因打印后处理需去除支撑材料添加剂,收缩率高达 15% - 43%,给打印参数设定带来难题。3D - AJP 技术另辟蹊径,不依赖墨水添加剂,收缩率骤降至 2% - 6%,确保制造商打印出的结构与设计相符。卡内基梅隆大学机械工程学教授、研究主作者 Rahul Panat 带领团队,通过详细可制造性研究确定生产最终形状所需 CAD 程序,还成功实现单一结构中两种陶瓷材料打印,解锁先进应用可能。

多领域大显身手

在疾病检测领域,利用 3D - AJP 技术制造的陶瓷结构,能在 20 秒内从血液样本检测出乳腺癌标志物、败血症及其他生物分子。这源于 Panat 团队过往开发的金属生物传感器,此次陶瓷传感器速度更快,几乎比金属传感器快五倍。水净化方面,借助紫外线与氧化锌,3D 陶瓷结构可降解化学物质,其高表面积让水净化速度与效率提升四倍。航天领域,可控孔隙率的陶瓷结构能定制热导率,为航天飞机打造优质隔热器。

3D - AJP 技术为陶瓷在高性能系统应用打开全新局面,未来有望持续推动多领域技术进步与发展。


0

44 0

发表评论

登陆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