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新政冲击全球3D打印行业:低价设备或面临45%成本飙升

打印派   2025-03-06 10:00:41

特朗普政府近期签署行政令,依据《紧急经济权力法》对来自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商品加征新关税,引发全球3D打印产业链震荡。此次政策不仅将现有对华关税从25%提升至45%,更计划取消针对小额包裹的“最低限度豁免”(de minimis),或彻底改变消费者购买低价3D打印机及耗材的格局。

关税覆盖全产业链,波及终端用户

新关税政策针对3D打印领域的核心商品,包括整机、耗材及零部件。美国进口商需为每件商品额外支付20%的关税(叠加2018年首轮25%关税)。更关键的是,此前针对价值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的免税通道(de minimis)可能被取消。若政策落地,消费者从中国直购的桌面级3D打印机(如Creality Ender系列)进口税可能飙升至45%以上。以当前售价199美元的Creality Ender 3 V3 SE为例,价格或将跃升至288美元。

此外,供应链各环节的“复合成本”将被转嫁至终端:美国制造商使用中国零部件组装的“本土制造”设备亦面临成本上涨,耗材、喷嘴、加热块等配件价格或出现意外攀升。

企业应对:供应链重组与本土化生产

加州3D打印供应商MatterHackers首席运营官凯文·波普(Kevin Pope)指出,政策最大风险在于“不可预测性”。他警告称,欧洲企业或因准备不足受冲击更甚,而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美国中小厂商可能被迫提价。

部分企业已未雨绸缪。捷克3D打印巨头Prusa Research通过采购西方厂商核心部件(如处理器)降低对华依赖,其产品仅30%零部件来自中国。公司还通过收购美国本土企业Printed Solid加速本土化生产,以应对未来可能针对欧盟的25%关税。

政策反复加剧行业动荡

2月初,美国政府一度取消de minimis豁免,导致美国邮政(USPS)暂停接收中港包裹,但一天后政策暂缓执行。波普认为,de minimis豁免原本削弱了关税政策效力,取消后或“拉平竞争环境”,但短期内将引发供应链混乱。海关需应对此前日均400万件免税包裹的审查压力,物流延迟与成本上升或成新常态。

消费者建议:尽早囤货,关注配件价格

行业人士建议,消费者若计划购买3D打印设备或耗材,应尽早行动。Bambu Lab等企业已因关税将美国市场产品提价3%,而喷嘴、热端等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的配件可能面临更剧烈波动。波普强调:“若想囤货,优先选择易受冲击的小型配件——它们的涨价可能最令人意外。”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新政正将3D打印行业推向未知水域。无论是中国企业、美国制造商,还是普通消费者,都需在这场“供应链地震”中重新寻找平衡。而政策何时全面落地,仍是悬在所有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0

211 0

发表评论

登陆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