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图书馆首次为馆藏甲骨文3D打印复制品

undine   2016-03-24 10:19:52

古代文物往往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遥远过去的蛛丝马迹,帮助人们追溯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不过这些文物往往只有专家或者收藏家才能够接触到,普通人无从问津。如今由于3D打印的出现,这一切即将改变。

日前,剑桥大学图书馆的研究人员宣布为一片有3000年历史的甲骨文创建3D打印复制品。他们认为这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3D打印的甲骨文复制品。据天工社了解,这片甲骨文有9×14厘米大小。研究人员还制作了一种高分辨率的3D图像,并将其挂在了网站上,该3D图像结合了130万个不同的面,可以实现360度高清晰表面无缝展示。

 

一般认为,中国的甲骨文出现于公元前1339年到公元前1112年的商周时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中文语言。它一般被刻在牛肩胛骨和龟壳扁平的底部,甲骨文也由此而得名。那个时候的人们使用甲骨文来记录重要的问题和时间。当时统治中国北方的商周王朝,往往会通过占卜来寻求问题的答案。

对于历史学家们来说,骨头上的铭文为观察早期中国社会的诸多方面提供了一个窗口,其中包括发生在公元前1192年的一次月食的记录——这也是人类文明中最早的一次月食记录。

据了解,被3D打印的是一片被剑桥图书馆标记为Oracle Bone CUL.52,而且经过处理后骨头上的雕刻和标记甚至比原物更加清晰可见,同时可以避免日常接触时损伤原物的风险。研究人员们说:这片甲骨上的铭文记录的是一次向皇室祖先进行的祭祀的仪式,在仪式上人们献祭了一头牛。

据称,这片3D打印甲骨文是与Addenbrooke医院的媒体工作室合作完成的,打印时使用了该医院用于辅助规划颌面整形外科手术的3D打印机。该打印件由350层细粉状石膏复合物层层叠加而成,并通过氰基丙烯酸酯超级粘合剂进行了硬化。

目前剑桥大学图书馆里总共收藏了600多片甲骨文,馆方希望如果经费允许,将会把更多的甲骨文转化为3D图像。

了解更多3D打印资讯,关注打印猫微信公众号“dayinmao”

0

719 1

发表评论

登陆后参与评论

评论列表(1
  • 认证 2016-03-24 15:27:11

    希望我们自己的博物馆也能够多多运用这种技术

    我要点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