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行业感受政策“暖风” 我国本土企业有望“挑大梁”

lydiazhang   2017-03-09 17:25:56

增材制造被纳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令3D打印行业真切地感受到政策“暖风”。伴随众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相继亮相,本土企业有望在这一行业中“挑大梁”。

作为亚洲3D打印行业颇具影响力的展会,2017亚洲3D打印、增材制造展览会(TCT亚洲展)近日再度登陆上海,展出内容涵盖3D打印、增材制造、CAD/CAE软件、测量与检测以及传统的制造工艺等各个方面。


除了Arcam、Concept Laser、EOS、Renishaw、SLM Solutions、TRUMPF和Sisma等国际领军企业,鑫精合、铂力特、华曙高科、北京隆源、中科煜宸、青岛卓思、信达雅、大族激光、易加三维等本土企业也纷纷携最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亮相。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激光设备制造企业之一,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借展会首次公开展示旗下DLP技术超级3D打印机。十数倍于传统DLP3D打印设备的速度,吸引了不少专业观众的目光。据悉,这一设备的核心技术完全由大族激光自主研发,关键技术已经全部申请知识产权。


本土企业呈现出的工业级金属增材制造国产化进程加速态势令人瞩目。在其背后,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暖风”正催热这一拥有可观前景的行业。


去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及,增材制造等领域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传统工业体系分化变革,将重塑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规划》强调“打造增材制造产业链”,并明确了搭建技术研发平台、建立标准体系、推动技术应用和加快发展相关服务业的目标任务。


根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的预测,2017年我国3D打印产业规模将达到173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1.36%,2021年产业规模将达到691亿元。


事实上,我国进入增材制造领域较早。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掌握了设备、材料、软件、工艺等核心技术,欧美国家在这一领域已经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商业模式,具备较为明显的产业优势。


对此,大族激光副总裁吕启涛博士认为,只有解决源头技术和材料问题,国内增材制造产业才能取得良好发展,而不再受制于人。


多位业界人士也表示,近年来国产3D打印技术不断提升,但仍未摆脱“模仿”的尴尬。在国家战略的引领和支持下,坚持走自主研发道路,立足实现材料和设备的完美匹配,本土3D企业有望打破国际垄断,在国内乃至国际3D打印市场挑起“大梁”。

0

517 0

发表评论

登陆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