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我国以往产业的发展轨迹,一个是“模仿”,一个是市场及产业化导向不清晰。我国长期以来在新兴技术及产业发展中往往是“被动仿制和跟踪”,不同技术领域及行业各自为政,无法形成有效合力,特别是在创新知识产权保护、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缺乏前瞻性布局,产业化前端准备也严重滞后。对此,关于如何在当前“创新创业”的利好氛围下,加快推动生物的产业化,针对生物3D打印的特点(概况起来是两“新”一“长”,即新学科和领域,时新性,长周期),创新思路,大胆革新,做到一个“协同”,两个“布局”,一个“扶持”:
1、专利池的保护及制定行业标准布局
在生物3D打印领域,中国和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几乎在同一起跑线上。但由于生物3D打印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中国尚未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标准先行的特征尤为突出。通过标准与专利的融合,实现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市场份额和垄断利润。标准竞争已成为继产品竞争、品牌竞争之后,一种层次更深、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竞争形式。唯有加紧完善以专利和技术标准为依托的自主创新体系,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可见,生物3D打印产业的发展壮大,专利和标准是基础。我国要吸取电子行业(如DVD制造业)标准的经验教训,对生物3D打印提前布局,高度重视专利和标准,以争取获得国际上专利和技术标准上的话语权。
2、产业化前研究布局
产业化前研究是科研成果与产业化之间“最后的一公里”。重视了产业化前研究布局,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紧密结合产业化的需求,研究出来的科研成果不再是束之高阁的“珍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3、制定扶持民族企业的政策
我国生物3D打印企业总体体量小,抗金融风险能力弱,易被外资企业兼并或重组,须制定扶持民族企业的相关政策。对此,希望对重大国家级创新产品应在产品注册、定价及政府采购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建议:(1)简化市场准入程序,使重大创新产品能够尽快上市形成规模销售;(2)产品定价应与进口产品同质同价,并免受各类降价政策的影响;(3)产品招标和进入医院应给予扶持性倾斜政策(产品纳入医保目录、政府对医院采购补贴等)。
776 0
登陆后参与评论
2024-11-22 10:29:56
2024-11-21 08:54:01
2024-11-21 08:52:43
2024-11-21 08:51:52
2024-11-21 08:47:37
2024-11-19 11:05:45
2024-11-19 11:01:39
2024-11-19 10:57:07
2024-11-19 10:54:25
2024-11-19 10:47:26
2024-11-17 11:47:26
2024-11-17 1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