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知非医生的办公室里摆了不少宝贝,每次看诊结束回来,他自己能在办公室里和它们一起玩一天。有时候,王知非还会带着宝贝来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室,和同事们在这里玩个通宵。
上图: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室里,医生对3D打印器官进行实操训练。
下图:3D打印的胃食管及脾脏手术训练模型。
这些宝贝都是通过3D打印出来的人体器官。
王知非是浙江省人民医院胃食道返流多学科诊疗中心主任、肝胆胰外科专家。昨天上午,钱报记者带着好奇来到王教授的办公室。王知非指了指桌子上面一个红色器官模型,“这是3D打印的胃食管及脾脏手术训练模型,我最新的宝贝。”
记者摸了摸
触感黏软有弹性
3D打印器官并不稀奇,国内不少医院医生都有使用过3D打印的器官模型,在术前对病人进行相关手术规划。
那眼前的这个3D打印出来的胃食管及脾脏手术训练模型,和那些3D打印器官有什么不一样呢?
“以前大多的3D打印器官是硬质的,多用于术前手术规划,但是真正手术做得好与不好,或者让手术做得更好,还是需要有实际的操作模型来操作,不能是硬质的。尤其是相对复杂、有挑战性的手术更需要术前大量的训练,因为手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术后愈后的效果。”王知非说。
“这是我们的专利项目,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达芬奇机器人的御用小白鼠,也是外科医生在重大手术前的模拟考试。所以我们对它的要求不仅仅是形似,还要能适应不同的手术任务,来让医生进行操作。这也就使得我们对3D打印器官的材质和设计的要求都特别高。”王知非说。
王知非让记者摸了摸胃食管及脾脏手术训练模型。感觉软软、黏黏的,还有一定的弹性。“你现在摸到的触感,和我们真实触摸到的脾脏和胃的触感差不多。”王知非说,这个模型主要是为达芬奇机器人进行抗胃食道反流手术服务。
“今年1月份,我提出制作要求,现在你看到的这个模型,已经是第三稿了,之后可能还会修改。”王知非还透露,现在这款模型触感如此逼真,可是3D打印专家们到菜市场多次感受动物内脏的成果。
医生常操练
相当于手术前的模拟考试
王知非是我国第一位外科机器人博士后,也是最早在美国获得机器人主刀培训资格证书的中国医生。正因为熟悉达芬奇机器人,所以他更了解达芬奇机器人的特殊要求。
“首先,它是机械手,它没有触觉,而外科医生在手术时往往依赖触觉;其次,它手术时,影像呈现是放大15倍的,这就要求医生在操作达芬奇机器人时必须熟练。而这里就有个问题,不是所有医生都可以频繁接触达芬奇机器人进行实操,而且哪怕是实操,也不会允许你在无菌手术室里拿动物做实验。”
然而,对任何一个医生来说掌握新技术是有学习曲线的,“如果说机器人做这个手术的学习曲线是30例,任何一位患者都希望自己是31例。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更好地满足患者要求。”每个月的某一个周末,浙江省人民医院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室里,会灯火通明一整夜,王知非和外科医生们轮流在3D打印器官上刻苦训练。现在基本可达到给第一位患者做手术时,就比较熟练的程度。
前段时间,患有胃食道返流病的老周主动找到王知非,要求进行机器人抗反流手术。
“他是我们第二例实施机器人抗反流手术的患者老李介绍过来的,当时老李的手术很成功,术后第二天他就可以喝清水,下床活动,两天后能喝粥,而且所有症状都消失了。”王知非介绍。
322 0
登陆后参与评论
2025-01-21 14:18:47
2025-01-21 14:14:39
2025-01-21 14:07:22
2025-01-08 10:13:04
2025-01-08 10:09:45
2025-01-08 10:05:14
2025-01-08 09:56:04
2024-12-31 09:59:38
2024-12-30 09:50:54
2024-12-30 09:48:13
2024-12-30 09:44:17
2024-12-23 11: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