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韦正走进艮山中学 3D打印助推“考古中华”

lydiazhang   2017-05-11 16:25:08

近日,“一带一路”创新教育行动国际合作论坛在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杭州市艮山中学)艮山校区举行。此次论坛以3D打印“一带一路”教材编写为起点和契机,启动“一带一路”创新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工程,构建多边利益共同体和教育共同体。

论坛旨在开展教育互联互通合作和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共建丝路合作机制,创新“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积极探索选择性教育背景下全新的育人模式,培育多样化的具有“中国脊梁、国际视野”的复合应用型国际创意人才。


论坛开始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韦正给艮山中学3D考古社成员带来了《考古中华》专题讲座。


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读懂中国文明的历史传承,有几种方法?大多数人的视线会投向卷轶浩繁的史书和教材,而韦正教授带来的答案是:考古学。


作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如雷贯耳的名号后,是接地气的学者风采。在过去几十年间,韦正教授的足迹遍布中华文化发迹和繁衍的各个文明原点,从咸阳,到陕北,从仰韶,再到良渚文明发端的杭州,韦教授用生动的语言讲解了中国发展考古学以及考古学的重大贡献,让学生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为什么选择考古?韦正表示,现在的学生渴望了解中华文化,但又偏偏缺少了解的途径,更没有机会与学术专家们近距离接触,想学习苦于没有机会。而通过3D打印这一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文化的传统精髓,感受传统中华文化的内在价值,做文化的传承者。


面对学术大家深入浅出的讲授,同学们听得兴致盎然,逐渐认识到:考古学在中国的发生和发展不但是科学研究的需要,也是维护民族稳定、树立大国威信的需要,中华考古中国的发现成果,印证了中华文明是土生土长的文明,对外来文明有着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能力。


伴随“中华考古”一同来到同学们中间的,是创新型的“3D考古社团”,韦正教授指出,参加3D考古社团活动就是奠定学术基础、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北大的自主招生非常看重的参考标准,希望同学们能够找准自己的真兴趣,深入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远大梦想。


秉承“己欲立而立人”的传统,艮山中学有序的扩大合作交流,整合校内的优质资源,通过学生社团的建设、《3D打印一带一路》校本教材的开发编写,大胆地出去;同时,择优质资源,大胆引进来,兼容并包、互学互鉴,共同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能力。


艮山中学校长朱林春认为,对于3D打印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只有让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服务、构筑创新校园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的3D考古社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3D打印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领域,能够也理应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复兴作出努力。”


朱校长表示,教育工作者要放开眼界,从远处、大处着眼,用正确的方向引导教育创新之路,使艮山中学科技传媒特色教育走向更高远的未来。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艮山学子纷纷表示,文化的交流是年轻人应当承担起来的使命,“3D打印创新实验室”的开创是一个有益的开始,通过中外共同或相似的人类文明的3D立体化呈现,必将增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特别是学生群体的相互了解,推动沿线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学生群体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0

866 0

发表评论

登陆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