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正持续给我们带来惊喜:美国一个研究团队不久前开发了一种利用注入内皮细胞的3D打印血管补片,为血管修复提供了新方法;我国科研团队利用生物材料成功打印出再生关节软骨,让关节缺损部位高质量修复成为可能;去年年底,成都一家公司还首次将打印血管植入活体,使器官再造梦想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近几年,3D打印以其独特的“增材制造”方式和生产理念,让人们对它的未来充满了想象和期待。3D打印凭借着自身技术的突破,可打印材料的增多,拓展了潜在的应用领域。3D打印也更契合互联网时代公众对个性化产品的兴趣,而对它的关注,反过来也促进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不过,也应该看到,尽管科技界、投资界和政府部门都在谈论3D打印,但它目前仍然处于“萌芽”阶段——用于打印的材料有限、价格昂贵且打印的精度还有待提高,人们大多数时候只是感兴趣,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有需求阶段。“热”起来吸引人们关注固然是好事,但过火了却可能适得其反,引发新的烦恼。在缺乏深入了解的同时期许过高,往往会让3D打印的研究成果在达不到预期时从云端跌落。过去几年,3D打印热潮“过山车”般的经历就印证了这一点:曾经火爆的3D打印体验店魅力不再,相关投资随之减少,产业推进遭遇难言的尴尬。一位产业界人士吐槽:3D打印热的时候就像“一阵风”,好像什么都能干,现在冷下来了,却又被说成一无是处。
实际上,3D打印确实是对传统制造业的重要补充。它在大批量生产上的速度和成本比不过传统制造方式,但在产品的小批量、个性化生产制造上有无法比拟的优势。3D打印的特点,使其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领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潜力。好在经历一番喧嚣之后,人们冷静下来,让3D打印回归实际有效的研究方向,更加注重设备和材料的基础研发,以解决产业发展的瓶颈。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有实际价值的成果,而不是停留在空谈上。
如今,各学科交叉融合,新技术、新概念不断涌现。而且,在这些领域我国通常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相对较少。如果发力得当,积极拥抱、探索这些潜在的创新技术,就有可能追赶上并引领发展。与此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定力,不应盲目“逐热而动”,也别让好东西最后变成“一阵风”。科技创新自有其规律,既要谨防一些炒作出来的热点,同时科研人员也应有自己的眼力,要踏踏实实从解决问题出发,专注为新技术的未来应用铺设道路,没必要蹭热点,去做“短平快”的研究。
308 0
登陆后参与评论
2025-01-21 14:18:47
2025-01-21 14:14:39
2025-01-21 14:07:22
2025-01-08 10:13:04
2025-01-08 10:09:45
2025-01-08 10:05:14
2025-01-08 09:56:04
2024-12-31 09:59:38
2024-12-30 09:50:54
2024-12-30 09:48:13
2024-12-30 09:44:17
2024-12-23 11: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