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模型和植入物之后 3D打印全面参与制药产业

lydiazhang   2017-06-29 10:08:01

2015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了全球首个3D打印药物。此后,3D打印药物频繁进入人们的视野,从概念逐渐变身为现实应用。3D打印产品最突出的优势之一是定制化,3D打印药物也不例外。它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值得业者关注。

医学领域是3D打印技术的主秀场。近年来,3D打印医疗硕果累累,几乎每一项新成就都引来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3D打印拥有强大的复制和仿制能力,这对经常需要为人体“修修补补”的医学界来说意义非凡。


3D打印在医学领域的早期应用是制作医疗模型。借助3D扫描仪提供的精确数据,3D打印设备可以高度还原患者组织器官的真实形状。有了3D打印模型,医生可以更直观的了解病情、预先模拟手术操作;而患者也可以更清楚自己将要接受的治疗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医患关系由此得到改善,治疗效果也进一步增强。


技术更上一层楼之后,3D打印开始朝植入人体方向发展。现在,3D打印植入物已经开始应用于手术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疗效。3D打印组织、3D打印骨骼等的性能毫不亚于活体移植的版本,而且不会产生排异反应。即便3D打印器官现阶段还未大规模入驻人体,但在医疗实验室里也已作为测试药性、疗法的实验品而发挥了很大作用,解救了不少用于实验的动物。


如今,3D打印在医学领域又下一城,全面参与到了制药产业,大有实现医学界全覆盖之势。


2015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了全球首个3D打印药物——SPRITAM。此后,3D打印药物频繁进入人们的视野,从概念逐渐变身为现实应用。


也许你至今尚未见过3D打印药物,但随着3D打印技术的落地,它终有一天会摆上药店的柜台,成为你购药时的一种选择。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前来了解一下3D打印药物的优点与不足。


3D打印产品最突出的优势之一是定制化,3D打印药物也不例外。传统的药物是一种标准件,同一款药品的每一粒药片,其大小、重量、有效成分含量等指标都一样。然而,患者的情况却是千差万别,年龄、体质、病情轻重等条件都不一致。以往,我们如果想按照自己的状况来服药,只能通过增减用量(比如掰开药片这种粗放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这种原始的方法不够精准,有时还不够卫生。


3D打印技术可以控制药品生产的多个方面,使成品无需再经过任何处理即可直接服用。目前,医学界已经利用3D打印研制出了大小、重量、有效成分含量完全根据不同患者各自的病情来决定的定制化药物,甚至可以用3D打印来控制药物进入人体后溶解速度的缓急。能够快速溶解的药物无疑会提高急症发作者的存活几率,而慢速溶解的药物或许可以让不想太早入眠的失眠者早些服下安眠药。


然而,3D打印药物目前受到的最大质疑也同样来源于定制化。一部分业内人士担心,3D打印制药打开了私人制毒的闸门,只要掌握了3D打印的制药工艺并获得原材料,那么生产毒品就变得轻而易举。此外,鉴于3D打印系统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强力保护,一旦有黑客入侵3D打印药品的制作文件并篡改相关数据,那么生产出来的药物很可能会威胁到服用者的生命安全。


不过,我们应该看到,3D打印药物所遭受的这几点质疑,其根源并不在于3D打印工艺本身。只要加强外部管理和技术支持,我们完全可以避免以上所述的种种风险。总体而言,3D打印药品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值得业者关注。

0

379 0

发表评论

登陆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