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3D打印,更适合定制化而非批量化生产?

lydiazhang   2017-07-06 13:45:16

在国内的教育中,用“量产”来形容目前的学生,可以说是最贴切的形容。从历年来的教育发展来看,国内的文盲比例大幅度下降,但不可避免的是,由于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应试教育脱颖而出,学生的教育水平相差不大。这就如同企业流水线出来的“产品”,同样的工序、同样的手艺、同样的工时,所得的产品也是同样产品。


而在近几年,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多才多艺,诸多家长对孩子们进行了额外的定制化教育:兴趣班。学生们通过其他定制化的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在这类定制化的过程中,学生的成长不再是“量产”。而这种非“量产”的背后,则是高昂的“学费”,这就如同目前的3D打印:定制化生产,但需要较为高昂的费用。


中国的制造业也是如此,数十年的发展,虽然从手工走向机械式的发展,但总体的生产模式保持不变,这是因为目前的生产模式经过数十年的改进,已经很好的满足现有生产的要求,特别是在量产的情况下,可以把成本压缩至极致。

3D打印是否代替传统制造业?


在3D打印产业中,3D打印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智能制造的步伐,很多人不断发表评论称:3D打印将取代传统的生产模式,成为未来世界智能制造的发展主力。而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3D产业或许会取代传统的工作模式,但只要没有突破某些条件,3D打印产业的未来更偏向于定制化生产。


众所周知,3D打印的过程是设计、建模、切片、打印,可以快捷成型,而这种便利性,可以有效的完成模型打印。而在传统的工业制造中,从提供设计图纸到产品生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在正式量产时,制造商可以根据磨具快速大量生产,同时把大部分成本平摊在各个环节,最终让成品价格不再高昂,这一点是目前3D打印机无法比拟。


3D打印机的特点就是定制化生产,其特殊的生产模式可以随意打印任何复杂的物品,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限制3D打印发展的最大问题是3D打印耗材。在近几年的发展中,3D打印耗材虽然得到长足发展,但远没达到目前工业化发展的标准要求,而部分达到要求的,产量也无法满足下游工业的需求。


3D打印如何助力智能制造?


3D打印本身就是为了实现智能制造,如果其不能帮助制造业的发展,其出路最终走向就是“玩具”。对于现有企业而言,如果要用3D打印机完成制造业的发展,不仅仅是金钱的问题,还有更多其他方面的问题。


传统制造业为了更好的管理品质和提升生产效率,采用了流水线的生产模式,工人在这种环境下,逐渐变得更为专业,生产效率也会逐渐提升。而3D打印要实现这种工作模式,只有通过大量购买3D打印机,并同时开始打印,这对于3D打印机而言,并不是一个合理的使用方式。


如果要在低成本的范围内实现3D打印生产,最好的方式是通过“社区化生产”的模式,也就是通过某一平台把需求发布,然后分派给3D打印机的拥有者,等其打印完毕后,统一运送给企业。通过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全面利用3D打印机,同时可以把生产时间进行压缩,从而推动工业化的整体速度。


3D打印,定制化才是王道


3D打印最重要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定制化生产,对于特定的产品进行定制化生产,才能体现出3D打印的最大价值。在国外,3D打印机并没有说直接用于工业化的生产,大部分3D打印机用户对其的需求是针对性,例如国防部的要求是对损耗的武器进行快速补充、医院的要求是对特定器官进行生产等,而这都是有一个特定的前提:紧急、小批量、个性化。


由此可见,3D打印更多的是走定制化生产路线,如果非要让其走量产型工业化道路,机械臂的发展或许更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0

491 0

发表评论

登陆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