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行业如今发展势头迅猛,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开始试着往这个行业靠拢。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在这个行业中的一大问题,那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如何落实?近日,来自南阿拉巴马大学计算学院的Brown、Yampolskiy、Gatlin和Andel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这四名研究人员从3D打印设计过程中的四个不同阶段:设计图、3D打印过程、成品、外观设计,来保护知识产权的限制。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在具备足够威慑力的法律制度来使网络盗版变得可控之前,传统的道德约束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设计图
专利:较少;
版权:较少;
商标:除非在设计中制定商标,否则难以实现;
问题:直接针对侵权人执法较不切实际;
3D打印过程
专利:有;
版权:无;
商标:无;
问题:直接针对侵权人执法较不切实际;
成品
专利:有;
版权:有;
商标:部分有;
问题:部分商标可以拆卸;直接针对侵权人执法较不切实际;
外观设计
专利:无;
版权:有;
商标:部分有;
问题:设计与商标可被移除;
事实上,这个问题并不是3D打印行业所独有的。娱乐等行业都受到了网络盗版的影响,出版商往往会因为猖獗的网络盗版而陷入亏损的境地。但问题是,无论如何呼吁,网络盗版似乎都屡禁不止。
而正如之前此前曾经报道的过的那样,如Autodesk这样的一些大型企业都开始采取订购模式来打击盗版软件。至于3D打印件,许多制作商则采用添加水印的方式防止未经授权的窃取。例如惠普研发实验室中使用“量子点”和数字阅读器来识别3D打印件。不过,要想真正杜绝网络盗版,仍需走过很长一段过渡期。
585 0
登陆后参与评论
2025-02-18 13:24:04
2025-02-18 11:11:10
2025-02-18 11:05:44
2025-02-17 14:36:46
2025-02-17 14:31:10
2025-02-12 21:04:37
2025-02-12 21:00:34
2025-02-07 15:41:35
2025-02-07 15:35:56
2025-02-07 15:33:16
2025-02-07 15:30:31
2025-02-07 15:26:53